【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是也的意思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一、原文背景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其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出自《论语·公冶长》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作‘文’呢?”
这里的“也”是一个语气助词,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肯定语气。在古汉语中,“也”常常用来强调句子的语气,使语义更加明确。
二、关键词解析
关键词 | 出处 | 含义 | 用法说明 |
子贡 | 《论语·公冶长》 | 孔子的弟子之一,姓端木,名赐 | 子贡向孔子提问 |
问曰 | 《论语》常见结构 | “问曰”表示“问说”,即提出问题 | 引出对话内容 |
孔文子 | 历史人物 |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名圉,谥号“文” | 被孔子称为“文” |
何以 | 古代疑问词 | “为何”、“凭什么” | 表示对原因的追问 |
谓之 | 表示“称作”、“叫做” | 用于解释某人或某物的称号 | 引出评价或称号 |
文 | 指谥号 | 表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 | 是古代对士人的尊称 |
也 | 语气助词 | 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或肯定 | 增强语气,使句子更自然 |
三、深入理解“也”的作用
在“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句中,“也”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语气:在疑问句中,“也”可以起到强调作用,使句子更具语气感。
2. 表示疑问:在古文中,“也”常与疑问词如“何”、“安”等搭配使用,增强疑问语气。
3. 口语化表达:虽然“也”是书面语中的常用词,但在日常对话中,它有助于使语言更接近口语表达。
例如,“何以谓之‘文’也?”可理解为“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其中“也”让整个句子更有问句的语气,而不是陈述句。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也”的含义 | 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或肯定 |
作用 | 强调语气,使句子更自然,增强疑问语气 |
整体意义 | 子贡询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会被称作“文” |
语境分析 | 在《论语》中,“也”常用于引出问题或结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五、结语
“也”虽为一个简单的虚词,在古文中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也”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语气,还体现了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