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秦庭的意思是什么】“哭秦庭”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或绝望时,向朝廷或权威申诉、求助的行为。这个词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
“哭秦庭”最早出自《左传》中关于申包胥的故事。据记载,申包胥在吴国攻破楚国都城后,独自前往秦国请求援军,他在秦宫外痛哭七日七夜,最终感动秦王,成功救回楚国。因此,“哭秦庭”象征着忠义、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常被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寻求帮助或正义的呼吁。
这一成语在后世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责任感,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
二、表格:哭秦庭的含义与相关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哭秦庭 |
出处 | 《左传·昭公四年》(申包胥事) |
含义 | 指人在极度悲痛或绝望时,向朝廷或权威求助、申诉的行为。 |
典故 | 申包胥为救楚国,赴秦求援,在秦宫外哭七日七夜,终得援助。 |
象征意义 | 忠义、坚持、不屈不挠、对国家的忠诚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文章中,形容为国为民而奔波、求助的行为。 |
现代引申 | 可指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希望,寻求帮助或正义的呼声。 |
相关人物 | 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
三、结语
“哭秦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士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担当与勇气,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信念,勇敢寻求出路。这一成语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