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的意思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成语或俗语,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态度带来的后果。其中,“动辄得咎”就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容易被误解的成语。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字面解释、实际意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动辄得咎,而无以自明。”意思是:一有行动就可能招致责备或惩罚。它强调的是行为稍有不当,就容易受到批评或处罚,多用于描述一种因谨慎过度、过于小心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二、词语结构分析
成分 | 含义 |
动 | 行动、举动 |
辄 | 就、立即 |
得 | 遭受 |
咎 | 责备、过失 |
组合起来就是:一有行动就容易招致责备或惩罚。
三、实际应用与语境
1. 用于批评他人行为过于拘谨
例如:“他做事总是顾虑太多,动辄得咎,反而难以推进工作。”
2. 用于自嘲或反思
例如:“我之前太在意别人看法,结果动辄得咎,连正常表达都变得困难。”
3. 用于描述制度或环境压抑
例如:“在这个单位里,员工动辄得咎,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束手束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
反义词 | 放胆行事、大胆尝试、无所顾忌 |
五、总结
“动辄得咎”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行动时因为过于谨慎、害怕犯错,导致稍有动作就可能遭到指责或惩罚。它既可以用于批评他人,也可以用于自我反思,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应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既不过于冒进,也不过于保守。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动辄得咎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字面意思 | 一有行动就可能招致责备 |
实际含义 | 因过于谨慎而容易遭受批评或惩罚 |
使用场景 | 批评、自嘲、描述压抑环境 |
近义词 | 束手束脚、谨小慎微 |
反义词 | 放胆行事、大胆尝试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动辄得咎”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避免误用或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