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的成语典故是什么】“天高地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天地广大、万物广阔,也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或事物的深奥难测。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典故。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天高地厚 |
拼音 | tiān gāo dì hòu |
字面意思 | 天高远,地厚重,形容天地辽阔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德行深厚、学问渊博;也比喻事物的复杂与深远 |
出处 | 《诗经·小雅·正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来演化为“天高地厚”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品德、学识或自然景象 |
二、成语典故详解
“天高地厚”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句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仰望高山,敬佩其高大;向往大道,遵循其光明。后人将“高山”引申为“天”,“景行”引申为“地”,从而形成了“天高地厚”的说法。
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天地之间孕育万物,人类的道德和智慧也应如天地一般宽广深厚。因此,“天高地厚”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赞美他人 | “他的学识真是天高地厚,令人佩服。” |
描述自然 | “站在山顶俯瞰,只见天高地厚,令人心旷神怡。” |
表达敬畏 | “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不禁感叹天高地厚,人类渺小。” |
四、结语
“天高地厚”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天地的敬畏之情,也寄托了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德行与智慧。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用法,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天高地厚的成语典故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