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原文及翻译】《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首古老民歌,全诗简短质朴,语言生动,描绘了古代妇女采集野菜的劳动场景,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亲近与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情感。
原文如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解释: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采下它。
采呀采呀采芣苢,把它装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弯腰拾起它。
采呀采呀采芣苢,用手搓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用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把衣角扎起来。
注释与赏析:
“芣苢”是一种野生植物,也叫车前草,古人常用来作为食物或药材。诗中通过反复吟唱“采采芣苢”,展现出一种节奏感和劳动的欢快氛围。每句诗中都出现了不同的动作词:“采”、“有”、“掇”、“捋”、“袺”、“襭”,这些动词细腻地刻画了妇女们在田间劳作时的不同动作,表现出她们勤劳、有序且充满生机的形象。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但却以最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最真实的生活画面。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劳动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敬畏。
结语:
《芣苢》虽然简短,但因其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写,成为《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劳动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与生活深刻感悟的体现。读这首诗,仿佛能听到田野间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份属于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