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_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中的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初步建立坐标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抽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并能根据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正确读写数对。
- 难点:理解列与行的顺序,明确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方格纸(每人一张)
- 小动物贴图或卡片若干
- 教学挂图(如电影院座位图、教室座位图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电影院座位图,提问:“小明买了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第3排第4座,你能帮他找到座位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描述一个位置,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
(1)认识列与行
教师展示一张教室座位图,说明: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
(2)学习数对的表示方法
教师讲解: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两个数组成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写成(列,行),即先写列,再写行。
例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
(3)实践操作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自己的座位,并用数对表示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
- 在方格纸上标出数对(2,5)、(4,3)等的位置。
- 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出对应的位置。
(2)小组合作游戏:
每组发放一张带有多个位置的图,学生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的位置,看哪组找得又快又准。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比如地图上的经纬度、电子表格中的单元格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对应用实例。
5. 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强调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尝试用数对描述其中某个物体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
```
《用数对确定位置》
列 → 行
数对:(列,行)
示例:(3,4)表示第3列第4行
```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部分学生在理解“列”和“行”的顺序时仍存在混淆,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