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原文及翻译】《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因战事频繁、征兵不断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首诗以真实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百姓在战争中的痛苦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一、
《兵车行》通过描写送别征兵的情景,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诗中刻画了送别的悲惨场面,以及士兵离乡背井的无奈与恐惧,展现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力。杜甫以细腻的情感和现实主义的手法,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车轮滚滚,马嘶声声,出征的人各自把弓箭挂在腰间。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父母妻儿纷纷前来送别,扬起的尘土遮住了咸阳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拉着衣服、跺脚拦在路上痛哭,哭声直冲云霄。 |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路边的人问出征的人,他们只是说“征兵频繁”。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有人十五岁就去北方防守黄河,到四十岁还在西部屯田。 |
去时雪满天山路,今来老迈白发垂。 | 出发时大雪覆盖天山的道路,如今回来已是白发苍苍。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小孩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 难道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却只听得嘈杂刺耳的声音。 |
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烽火不曾断。 | 自从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战火不断。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你没听说汉朝的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都长满了荆棘和枸杞。 |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 再坚固的铁门槛,终究也逃不过一个土馒头(坟墓)。 |
人生百岁七十稀,哀哉! | 人生百年难得七十岁,真是可悲啊! |
三、作品特点总结
- 现实主义风格:杜甫以真实的战争场景和人民生活为基础,反映社会现实。
- 情感真挚:诗中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 语言质朴:用词平实,感情浓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结构严谨:全诗层次分明,从送别场景到战争背景,层层递进。
通过《兵车行》,我们不仅看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文学才华,更感受到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和平与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