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什么意思】“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被用来比喻通俗、大众化的艺术作品或语言风格。这个成语常与“阳春白雪”相对,用以形容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区别。
一、
“下里巴人”最早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原文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故《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传唱者百人。”这里的“下里巴人”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歌曲,与高雅的“阳春白雪”形成对比。
在现代语境中,“下里巴人”常用来形容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生活、不讲究辞藻华丽的艺术形式或语言表达。它强调的是大众接受度和亲和力,而不是高深莫测或晦涩难懂。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下里巴人 |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 原意 | 楚国民间歌曲,指通俗艺术 |
| 现代引申义 | 通俗、大众化、接地气的艺术或语言风格 |
| 对比词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 |
| 使用场景 | 描述艺术、文学、语言等通俗性 |
| 负面评价 | 有时带有贬义,暗示不够高雅 |
| 正面评价 | 强调贴近生活、易于传播 |
| 示例 | “这首民歌就是典型的下里巴人风格。”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使用“下里巴人”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若想表达对通俗文化的认可,可正面使用;若用于批评,则需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轻视大众文化。
总之,“下里巴人”虽有历史渊源,但在当代更多是一种文化标签,体现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