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成语解释】“下里巴人”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或艺术形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故《阳春》《白雪》,天之《朱鹭》,《丽》《齐》《商》,《郑》《卫》之声,皆雅乐也。……下里巴人,国中之鄙音。”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下里巴人”原指民间流行的通俗歌曲,后来被引申为通俗、接地气的文化表现形式。
在现代语境中,“下里巴人”常与“阳春白雪”相对,用来对比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差异。它并不带有贬义,而是客观描述一种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艺术风格。
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下里巴人 |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 原意 | 指民间通俗的音乐或歌曲 |
| 引申义 | 通俗、大众化、接地气的文化或艺术形式 |
| 对比词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 |
| 使用场景 | 描述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学或语言风格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作品或表达方式贴近普通民众 |
| 褒贬色彩 | 中性偏褒,强调通俗易懂 |
小结
“下里巴人”作为一个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也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来区分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它提醒我们,文化不应只属于少数人,更应服务于大众,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