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的翻译】一、
“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出自《礼记·学记》,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经过品尝,也无法知道它的味道;同样,即使有高深的道理,如果不加以学习和实践,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知识的获得不仅依赖于理论的传授,更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和不断探索来领悟真谛。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虽有佳肴 |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 |
| 其此之谓乎 | 这就是所说的道理吧? |
三、深入解析
“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并非单独成句,而是作为一段话中的结论部分出现。整段话如下: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
-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 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 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
- 发现不足,才能自我反省;
- 发现困惑,才能自我加强;
- 因此说:“教学相长。”
- 《兑命》中说:“教人学习,就是一半的学习。”
- 这就是所说的道理吧?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 实践出真知:光听不练,难以掌握;
- 学习需主动: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探索;
-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五、结语
“虽有佳肴,其此之谓乎”不仅是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真理的意义在于体验。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
如需进一步探讨《礼记》中的其他经典语句或教育思想,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