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尽余欢什么意思瓢怎么念】“一壶浊酒尽余欢”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句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常将此句引申为“一壶浊酒尽余欢”,表达在离别时借酒消愁、尽情释放情感的情景。
“瓢”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piáo,在中文中通常指一种用来舀水或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勺子,多用于民间或古代生活场景。
一、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一壶浊酒尽余欢” |
出处 | 原句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含义 | 表达在离别时借酒抒发情感,尽情享受最后的欢乐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离别、伤感、友情深厚等情感场景 |
“瓢”的读音 | piáo |
“瓢”的意思 | 一种舀水或盛物的器具,多为木制或陶制 |
使用场景 | 多见于古文、诗词、日常生活用语中 |
二、详细解释
“一壶浊酒尽余欢”这句话,虽然不是出自原诗,但其意境与“劝君更尽一杯酒”极为相似。它表达了在离别之际,借酒来寄托情感,让最后的欢乐尽情释放。这里的“浊酒”指的是普通的酒,而非名贵佳酿,强调的是情感的真挚,而非酒的品质。
“瓢”字在古文中常见,如“舀水之器”,有时也用于形容某种行为方式,比如“瓢泼大雨”。在现代汉语中,“瓢”作为名词使用较多,如“葫芦瓢”、“饭瓢”等。
三、结语
“一壶浊酒尽余欢”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传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往情谊的珍惜。“瓢”作为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 piáo,在日常生活中虽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中仍有一定的表现力。
如果你在阅读古诗或文章时遇到这些词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发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