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出自哪里】一、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孤独、思念或远望的情感。这句话最早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虽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这句诗被多次引用和改编,但其最初的出处是明确的。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信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背景、出处及常见误用进行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出处 | 宋代词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原词全文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作者简介 |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以婉约风格著称,作品多抒写人生感慨与离情别绪。 |
常见误用 | 有人误以为此句出自辛弃疾、李煜等其他词人,或将其与“衣带渐宽终不悔”等句子混淆。 |
文学意义 | 此句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眺,表达出一种孤寂、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
现代引用 | 常用于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广告语中,象征追求理想、孤独奋斗的精神状态。 |
三、结语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虽简洁,却蕴含深远意境,体现了古典诗词中“意象”的魅力。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内涵,避免误读或滥用。无论是学习古文,还是欣赏文学,这句诗都是值得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