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三大定律是被谁打破的在哪一年由什么理论推翻的】牛顿三大定律自17世纪提出以来,一直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然而,在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这些定律在某些极端条件下不再适用,从而被新的理论所取代。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关键人物、时间点和理论依据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
牛顿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在宏观低速情况下仍然成立,但在高速(接近光速)或微观(量子尺度)领域中,其适用性受到挑战。这一突破主要来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兴起。
- 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指出在接近光速时,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化,导致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失效。
- 量子力学:20世纪初,普朗克、海森堡等科学家发展出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与牛顿力学的显著差异。
因此,牛顿三大定律并未被“打破”,而是在特定条件下被更精确的理论所补充和修正。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牛顿三大定律是被谁打破的 | 并非被某个人“打破”,而是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补充和修正。 |
在哪一年 | 狭义相对论于1905年提出,量子力学在1900年至1920年间逐步建立。 |
由什么理论推翻 |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1915年)以及量子力学(如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
推翻的条件 | 高速运动(接近光速)或微观粒子行为(量子尺度)。 |
结果 | 牛顿定律在宏观低速情况下仍有效,但在极端条件下需用新理论替代。 |
三、结语
牛顿三大定律并非被彻底“打破”,而是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被更全面、更精确的理论所拓展和修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理解的深化,而非对牛顿理论的简单否定。这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