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的意思俎的解释俎的拼音俎的笔顺】“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和特定语境中仍有使用。以下是对“俎”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读音、字形结构及书写顺序。
一、
“俎”字在汉语中主要用于古代礼仪或烹饪相关场景,意为祭祀时放置祭品的礼器,也指切肉用的砧板。该字读音为 zǔ,属于第三声。其部首为“酉”,总笔画为 10画,书写时需注意笔顺的规范性。
在现代汉语中,“俎”字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书法艺术中。了解“俎”的含义与写法,有助于提升对古汉语的理解力和文化素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俎 |
拼音 | zǔ |
部首 | 酉 |
总笔画 | 10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五笔输入 | SGEY(部分输入法可能不同) |
笔顺 | 一、丨、丿、㇏、𠃌、𠃌、一、丨、𠃌、丶 |
基本含义 | 祭祀时放置祭品的礼器;切肉的砧板 |
引申义 | 用于比喻刑具或惩罚工具 |
使用场景 | 古代礼仪、文学作品、书法等 |
现代使用率 | 较低 |
三、拓展说明
在《说文解字》中,“俎”被解释为“祭神之几”,即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木案。后引申为切肉的砧板,如“刀俎”常用于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象地表达了弱者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境。
此外,在书法中,“俎”字的结构讲究平衡与对称,书写时应注重横竖的协调,避免笔画过于拥挤或松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俎”字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无论是从字义、读音还是书写方面,都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汉字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