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下一句】一、
“所恶有甚于死者”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性与道德选择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完整原文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所恶有甚于死者”则是对这一思想的进一步补充,强调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有些事情比死亡更令人厌恶,因此人们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去做那些违背道义的事情。
该句体现了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强调人在面临困境时应坚守道德原则,不为利益或生存而放弃人格和操守。
二、相关句子及解释
| 原文 | 出处 | 解释 |
|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告子上》 | 指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还要可怕。 |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告子上》 |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告子上》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选择牺牲生命,保全道义。 |
三、延伸理解
“所恶有甚于死者”并不是说人不怕死,而是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的厌恶程度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思想在古代士人阶层中尤为突出,他们认为保持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比生命更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压力或困境时,要坚守内心的底线,不为外物所动摇。
四、结语
“所恶有甚于死者”是孟子哲学中关于人生价值与道德选择的重要表达。它不仅揭示了人性中对正义的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种坚定的价值观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