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处及含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愿,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一、原文背景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被贬至密州(今山东诸城),正值中秋佳节,望着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此词。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
二、诗句出处
- 出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1076年(北宋时期)
- 体裁:词(水调歌头)
三、诗句含义解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希望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也象征着团圆与美好。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出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作者 | 苏轼 |
| 创作时间 | 1076年(北宋) |
| 体裁 | 词(水调歌头) |
| 含义 | 表达对亲人健康长寿的祝愿,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寄托思念之情。 |
| 象征意义 | “婵娟”指月亮,象征团圆、美好与永恒。 |
| 文化价值 | 千古传诵,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亲情、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五、结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对亲人的深情寄语,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珍惜亲情,感恩当下,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有爱,便是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