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是什么意思】“苦心孤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某种目标时,花费了极大的心思和努力,甚至到了一种近乎执着的程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毅力和专注,也常常带有一种孤独和坚持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苦心 | 费尽心思、用心良苦 |
孤诣 | 独到的见解或成就,也可理解为独自达到的境界 |
整体意思:指费尽心思、独自钻研,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或达到独特的境界。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凡作诗文者,必先苦心孤诣,始能成章。”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在学术、艺术、事业等方面付出极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果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强调努力与坚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呕心沥血、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不以为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术研究 | 他在科研领域苦心孤诣多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艺术创作 | 这位画家苦心孤诣地探索新的绘画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
工作态度 |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苦心孤诣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五、总结
“苦心孤诣”是一个表达深刻努力与专注的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在特定领域中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人。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竞争与压力,“苦心孤诣”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表格形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苦心孤诣”的含义、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