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一、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第1课时
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中华民族一家亲》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 初步认识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民族的情感。
-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认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 难点:引导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民族图片、歌曲、视频等)
- 各民族服饰图片或实物展示
-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小知识
- 教学卡片、小组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哪些民族?”
引出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授内容(20分钟)
(1)认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出示中国地图,标注56个民族的分布区域。
讲解“56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的含义,强调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2)了解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
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实故事或历史典故,如“文成公主进藏”、“援疆援藏干部事迹”等,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互助与融合。
3. 小组探究活动(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研究,并完成以下任务:
- 该民族的名称、分布地区
- 该民族的特色文化(如语言、服饰、节日)
- 该民族在中华文明中的贡献
各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
4. 情感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说‘中华民族一家亲’?”
组织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
-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从小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六、作业布置
1. 观看一部关于民族团结的纪录片或动画片,写一篇简单的观后感。
2. 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民族知识,制作一张“我心中的民族一家亲”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
中华民族一家亲
56个民族是一家
相互尊重 共同发展
爱我中华 心系祖国
```
八、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了解民族知识,增强民族认同感。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进一步优化,部分环节可以更深入展开,以提升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