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原文及翻译】“榴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象征热情、热烈或女性的美丽与坚韧。在众多描写榴花的诗作中,唐代诗人张旭的《咏榴花》较为著名,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下是对该诗的原文、翻译以及相关分析。
一、原文
《咏榴花》
唐·张旭
灼灼映红霞,
芳心向日斜。
风前香自远,
雨后色尤佳。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灼灼映红霞 | 红艳的花朵像红霞一样明亮耀眼。 |
芳心向日斜 | 花心朝向太阳,微微倾斜。 |
风前香自远 | 在风中散发出的香气自然远播。 |
雨后色尤佳 | 雨后颜色更加鲜艳动人。 |
三、总结
张旭的《咏榴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榴花的形态与气质,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通过“灼灼”、“红霞”等词表现榴花的艳丽,又以“芳心”、“向日”暗示其向上的精神;“风前香自远”写出了花香的悠远,而“雨后色尤佳”则展现了榴花在风雨后的坚韧与美丽。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榴花的外在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力和自然规律的思考。榴花虽小,却在春天里绽放得热烈而坚定,寓意深刻。
四、拓展知识
榴花,即石榴花,是石榴树的花朵,颜色多为鲜红或粉红,象征着吉祥、繁荣与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榴花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如“多子多福”、“红红火火”。
结语:
《咏榴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小诗,但其内涵丰富,语言凝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通过这篇文字与表格的结合,我们不仅了解了诗的原文与翻译,也进一步理解了榴花所承载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