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及赏析】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是一首描写夜宿山中,等待友人未至的诗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孤寂与期待。
一、原文
> 暮色苍苍,山林空寂,
> 独坐幽篁,心绪难宁。
> 鸡鸣深巷,犬吠柴门,
> 天寒欲雪,人远情深。
> 落叶满阶,孤灯照影,
> 望断归路,空庭寂寂。
> 候君不至,独倚危楼,
> 风吹松影,月落云间。
(注:以上为现代白话意译,原诗为: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挟杖寻幽步,临溪照影稀。
> 望断南飞雁,心随千里归。
> 有约不来过,空庭落晚晖。)
二、翻译
诗人从碧绿的山脚下归来,山间的月亮似乎也跟随他一同归去。回头望去,来时的小路被苍翠的山色笼罩。他与友人一起来到农家,孩子们打开柴门迎接他们。绿竹刚刚抽出新芽,红莲却已凋谢,衣裙上还留着旧日的痕迹。他拄着拐杖,沿着小溪慢慢行走,水边的倒影显得格外清晰。望着南飞的大雁,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约定的人迟迟未到,空荡荡的庭院中,夕阳缓缓落下。
三、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寞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暮色苍苍”、“山月随人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中“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而“望断南飞雁,心随千里归”,则流露出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有约不来过,空庭落晚晖”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等待的漫长与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淡然。尽管友人未至,但他并未表现出急躁或失落,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展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操与超然的心境。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如“山月随人归”、“落晚晖”等,皆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
2.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简练,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意境与情感。
3. 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林、黄昏、庭院等画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更是一幅描绘友情与孤独的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思念。这正是孟浩然诗歌的魅力所在——在平淡中见深情,在寂静中见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