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小重山(middot及昨夜寒蛩不住鸣》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小重山(middot及昨夜寒蛩不住鸣》翻译赏析),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7 03:09:21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著名词人岳飞所作的一首抒情词,全词以秋夜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与壮志未酬的感慨。虽然这首词在文学史上不如《满江红》那样广为人知,但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原文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菊老,晚烟生。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二、逐句翻译

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蝉不停地鸣叫。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声音把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深夜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我起身独自在台阶上徘徊。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四周寂静无声,帘外月光朦胧明亮。

白首为功名:我年华已老,却仍为功名奔波。

旧山松菊老,晚烟生:故乡的松树和菊花都已衰老,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

欲将心事付瑶琴:我想把心中的忧虑寄托于琴声。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是懂得我心意的人太少,即使琴弦断了,又有谁来倾听呢?

三、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秋夜孤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词中“寒蛩”、“三更”、“月胧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惆怅与悲凉。

“白首为功名”一句,道出了岳飞一生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他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然而最终却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欲将心事付瑶琴”则表现出词人试图用音乐来排遣胸中郁结,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一句,则是对现实的绝望呐喊。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普遍的处境——怀才不遇、无人理解。

四、总结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虽篇幅短小,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岳飞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在仕途上的挣扎与无奈。整首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研究岳飞思想与精神的重要文本之一。

结语: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将军的愁绪,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岳飞的“心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抱负,更是那个动荡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