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

2025-09-19 22:34:15

问题描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22:34:1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情绪稳定。这句话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还承载着古代文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出处解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早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如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仁人志士高尚情操的赞美,强调他们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境,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动摇内心的坚定。

二、含义解释

词语 含义
不以物喜 不因为外在事物(如功名利禄)而高兴
不以己悲 不因为个人遭遇(如挫折失败)而悲伤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无论遇到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保持理智和稳定。

- 提升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情绪波动。

- 追求内在价值:不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更加关注自我成长与精神修养。

四、相关拓展

人物 背景 相关作品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
儒家思想 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论语》《孟子》等
古代文人 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 陶渊明、苏轼等

五、总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源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描述。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也对现代人如何面对生活、保持内心平静提供了深刻启示。通过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实践这种豁达与从容的态度。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化背景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提供准确且易懂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