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著称。其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也流露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2年,当时苏轼在杭州任职,某日傍晚乘船游览西湖,登上望湖楼,目睹了雷雨骤至、湖面变幻的奇景,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诗中描绘了夏日西湖由晴转雨、风云变幻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豁达心境。
一、诗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四句: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夏日暴雨来临前后的景象变化,从乌云密布到大雨倾盆,再到风雨过后湖面平静如镜的全过程。
二、诗意解析表
句子 | 释义 | 诗意分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翻滚,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 | 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阴沉景象,用“翻墨”比喻乌云的浓重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纷纷落入船中 | 用“跳珠”形容雨点的动态美,表现雨势之急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乌云和雨都消失了 | 表现天气变化迅速,风势强劲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望湖楼下的湖水平静如天空一般 | 雨后湖面平静,与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
三、整体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层次分明,节奏明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瞬间的感悟和对自然变化的热爱。同时,“醉书”二字也透露出诗人饮酒赏景、心旷神怡的状态,体现出他超然物外、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无论是“黑云翻墨”的磅礴,还是“水如天”的空灵,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夏日的黄昏,感受到西湖的灵动与诗意。
结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幅充满动感与哲思的水墨画卷。它让我们看到苏轼笔下自然之美,也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