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完整诗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表达了子女想要孝顺父母时,却已来不及见到父母的遗憾之情。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原文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是:子女想尽孝的时候,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了;树木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吹动。
一、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表达孝道与人生无常的经典名句,强调了及时行孝的重要性。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立身之本,这句古语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深深触动了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二、相关诗句对比表
诗句 | 出处 | 释义 | 情感表达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孔子家语》 | 子女想孝顺父母时,父母却已不在世 | 悲痛、遗憾、悔恨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孔子家语》 | 树木想要安静,但风却不停吹动 | 无奈、人生无常 |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现代语录 | 父母健在,人生还有依靠;父母去世,人生只剩下回忆 | 感伤、怀念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古今无一人 |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 孝顺是百善之首,重在心意而非形式 | 强调孝心的重要性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唐·孟郊《游子吟》 | 小草难以回报太阳的恩情 | 比喻子女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
三、结语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仅是对亲情的深刻反思,更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警醒。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珍惜与父母共处的每一刻,及时行孝,避免留下终身遗憾。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父母健在之时,多一份陪伴,少一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