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四段是宠辱皆忘还是宠辱偕忘?】《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于世。其中第四段内容尤为经典,常被引用和讨论。在学习或阅读过程中,不少读者会发现一个问题:第四段中到底是“宠辱皆忘”还是“宠辱偕忘”?
本文将通过分析原文、字义辨析以及常见版本对比,给出明确答案。
一、原文内容回顾
《岳阳楼记》第四段原文如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从这段文字来看,作者描绘的是春天晴朗时岳阳楼周围的美景,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愉悦心情。最后一句“宠辱偕忘”是该段的核心表达。
二、字义辨析
1. 宠辱皆忘
- “皆”表示“都”,强调“所有”。
- “宠辱皆忘”意为“所有的荣耀与屈辱都被忘记了”。
- 这种说法虽可理解,但略显生硬,不符合古文的表达习惯。
2. 宠辱偕忘
- “偕”意为“一起、共同”。
- “宠辱偕忘”意为“荣辱一同忘记”,更符合古文中常见的并列结构。
- 在古文中,“偕”常用于描述两种事物同时发生或同时被处理。
三、常见版本对照
版本来源 | 文本内容 | 使用词语 |
现代语文教材 | 宠辱偕忘 | 宠辱偕忘 |
古籍文献 | 宠辱偕忘 | 宠辱偕忘 |
网络资料 | 宠辱皆忘 | 宠辱皆忘 |
学术研究 | 宠辱偕忘 | 宠辱偕忘 |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主流的权威版本均使用“宠辱偕忘”,而“宠辱皆忘”多出现在网络非正式资料中,可能是误传或误写。
四、结论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第四段中的正确用词应为“宠辱偕忘”。这一表达不仅符合古文的语言习惯,也更准确地传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荣辱不再萦怀,心境豁达。
表格总结
问题 | 答案 | 原因说明 |
第四段是“宠辱皆忘”还是“宠辱偕忘”? | 宠辱偕忘 | 古文常用“偕”表示“共同”,符合语境 |
常见版本使用哪种? | 宠辱偕忘 | 教材、古籍、学术研究均采用此词 |
网络资料为何出现“皆忘”? | 误传或误写 | 非权威来源导致错误传播 |
如需进一步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写作意图或语言特色,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