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一字之师”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在文字或文章方面给予指导、纠正错误的人,后来引申为对某人在学问、技艺等方面有指导帮助的老师。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字之差”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教导的尊重。
“一字之师”最早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故事。他写诗时反复推敲字句,最终在一位老僧的建议下将“推”改为“敲”,使诗句更加生动。从此,“一字之师”便用来形容那些在细微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他人提升文采或技艺的人。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文学领域,也可泛指任何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给予关键性指导的人。
表格:一字之师的相关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字之师 |
| 出处 | 源自唐代贾岛与老僧的典故(《唐才子传》) |
| 含义 | 指在文字或技艺上给予关键指导、纠正错误的人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在细节上的指导作用 |
| 例子 | 老师指出我作文中的一处用词不当,堪称我的“一字之师” |
| 引申意义 | 泛指在某一领域中给予重要指导的人,不一定是正式的老师 |
| 文化内涵 | 体现对知识、文字的尊重,强调细微之处的重要性 |
通过“一字之师”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对文字的严谨态度,也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建议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保持谦虚的态度,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