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厉的意思是什么】“惕厉”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具有较为深沉的含义。它由“惕”和“厉”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警觉、谨慎与严肃、严厉之意。整体上,“惕厉”表达的是一种高度警觉、自我约束、不敢松懈的态度。
一、词语解析
| 字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 惕 | tì | 警惕、警惕 | 表示对危险或错误保持警觉 |
| 厉 | lì | 严厉、严肃、警惕 | 可表示态度上的严格或行为上的谨慎 |
二、词语释义
“惕厉”一词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重大责任、任务或危机时所应具备的精神状态,强调内心的警觉性与自我约束力。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一种处世态度。
- 引申义:在古代官场或士人中,“惕厉”常用来形容官员或士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严于律己。
- 现代用法:在现代语境中,“惕厉”虽不常用,但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负责、谨慎小心。
三、出处与例句
| 出处 | 例句 | 解析 |
| 《左传》 | “君子有宠,必思所以安之;无宠,必思所以慎之。惕厉而不怠。” | 强调君子在受宠时要保持警觉,不因得意而松懈。 |
| 《尚书·大禹谟》 | “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钦哉!慎厥始,惟厥终,孔颖达曰:‘惕厉’,戒慎恐惧也。” | 表示君主应始终保持警觉,不可放松。 |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警惕、谨慎、严肃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古文,现代较少使用 |
| 精神内涵 | 自我约束、高度警觉、不轻言放弃 |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道德修养等场合 |
综上所述,“惕厉”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要始终保持警觉与自律,不因一时得失而迷失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