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沱的意思是什么】“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激动或感动而泪流满面、哭声不止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常出现在诗歌、散文和影视作品中,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以下是对“涕泗滂沱”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涕 | 泪 |
| 泗 | 鼻涕 |
| 滂沱 | 形容水流大、声音大,引申为泪水和鼻涕不断流出的样子 |
因此,“涕泗滂沱”整体意思是:眼泪和鼻涕像大雨一样不停地流下来,形容人极度悲伤、哭泣不止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然不是直接出自此句,但“涕泗滂沱”在后世文学中频繁出现,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描写人物情感时使用较多,如亲人离别、悲痛欲绝、感动至深等场景。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痛哭流涕 |
| 反义词 | 喜笑颜开、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四、使用示例
1. 父亲看到儿子平安归来,顿时涕泗滂沱,喜极而泣。
2. 他听完那段往事,不禁涕泗滂沱,久久不能自已。
3. 在电影结尾,观众被感人的情节打动,纷纷涕泗滂沱。
五、总结
“涕泗滂沱”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情绪下的流泪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它的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涕泗滂沱”的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