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腴是什么意思】“膏腴”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土地肥沃、富饶的状态。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膏腴”多用来形容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个词不仅有地理上的含义,也常带有文化或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一、
“膏腴”一词主要表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可引申为资源充足、富庶之地。在古代,膏腴之地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其经济价值高,人口密集,是国家的重要粮仓和经济中心。
此外,“膏腴”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状况,如“膏腴之体”,指体态丰腴、健康强壮。但这种用法较为少见。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膏腴 |
拼音 | gāo yú |
基本释义 | 土地肥沃;富饶;物产丰富 |
引申义 | 富庶之地;资源充足的地方 |
文化背景 | 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 |
使用场景 | 描述地理环境、农业发展、经济状况 |
相关词语 | 肥沃、富饶、膏粱(富裕人家) |
例句 | “此地膏腴,可为国之根本。” “膏腴之地,历来为兵家所争。”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中国,膏腴之地往往与政治、军事、经济紧密相关。例如,关中地区因其土地肥沃,被称为“天府之国”,而江南地区则因水土丰美,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此外,“膏腴”也常被用来比喻社会的富庶与繁荣,如“膏腴之邦”、“膏腴之乡”,强调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资源储备。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膏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的重要关键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