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里的成语】《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故事。这篇文章虽短,但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其中蕴含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学习风气和思想观念。
一、
在《孙权劝学》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成语”,但从文中可以提炼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表达方式或说法,它们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汉语中的成语或俗语。例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就是出自此文的经典表达,常用来形容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了显著的进步,值得重新看待。
此外,文章中还体现了“劝学”“读书”“学习”等主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成长的鼓励。
二、表格展示
成语/表达 | 出处 | 含义 | 现代用法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孙权劝学》 | 指人离开后时间不长,但进步明显,应另眼相看 | 用于称赞他人进步快,需重新认识 |
劝学 | 《孙权劝学》 | 孙权劝说吕蒙学习 | 引申为鼓励人们努力学习 |
不可不学 | 《孙权劝学》 | 表示必须学习,不可忽视 | 用于强调某事的重要性 |
卿今当涂掌事 | 《孙权劝学》 | 指你如今掌管重要事务 | 现在多用于称呼对方职责重要 |
蒙乃始就学 | 《孙权劝学》 | 吕蒙开始接受教育 | 表示开始学习或改变 |
非复吴下阿蒙 | 《孙权劝学》 | 不再是以前的吕蒙了 | 形容人变化大,有进步 |
三、结语
《孙权劝学》虽是一篇简短的文章,但其蕴含的思想却深远。它不仅展示了孙权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通过本文,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古代的学习理念,还能从中汲取到激励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
这些从文中提炼出的成语和表达方式,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