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译文】一、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讲述的是楚国贤臣孙叔敖在担任令尹(宰相)期间,遇到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两人之间进行了一次关于为官之道的对话。狐丘丈人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孙叔敖认识到为官者应以百姓利益为重,不可贪图私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他的政治觉悟。
这段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清廉”“为民”“慎权”等为官之道的核心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皆贺。 |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宰相),全国的人都来祝贺他。 |
一国尽贺,而孙叔敖独忧,曰:“吾闻之:‘君子居安思危,进退有度。’今楚国之民,未尝见我之德也,而骤得高位,必多怨。” | 全国人都来祝贺,而孙叔敖却独自感到忧虑,他说:“我听说:‘君子在安定时要想到危险,进退要有分寸。’如今楚国百姓还没有看到我的德行,就突然得到高位,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
于是,使仆夫具酒食,将往见狐丘丈人。 | 于是,他让仆人准备酒食,打算去拜访狐丘丈人。 |
狐丘丈人曰:“今子为楚令尹,天下皆贺,而子独忧,此其所以为贤也。” | 狐丘丈人说:“现在你担任楚国令尹,天下人都来祝贺,而你却独自忧虑,这就是你之所以被称为贤人的原因啊。” |
孙叔敖曰:“不然。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今吾位尊而民不戴,财厚而人不附,何以能久?” |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财物深藏起来好像空无所有,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却显得愚钝。’现在我的地位高,但百姓并不拥护我;财富多,但人们并不亲近我,怎么能长久呢?” |
狐丘丈人曰:“善哉!子之言也。夫民者,君之本也。本固则国宁,本摇则国危。故君子务修其本,而不争于末。” | 狐丘丈人说:“说得很好!你的话很有道理。百姓是君主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就会安宁;根本动摇,国家就会危险。所以君子应致力于修养根本,而不是争抢表面的东西。” |
孙叔敖曰:“谨受教。” | 孙叔敖说:“我谨记您的教诲。” |
三、核心思想提炼
核心观点 | 内容说明 |
居安思危 | 在顺境中也要警惕潜在风险,保持清醒头脑。 |
为民为本 | 君主应以百姓为根本,重视民心向背。 |
勤修其德 | 为官者应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而非追求名利。 |
谦逊自律 | 贤者应保持谦逊态度,不因高位而自满。 |
四、总结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孙叔敖与狐丘丈人的对话,揭示了为官者应有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智慧。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民本”思想,也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真正的贤者,不在于权力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够以民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