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的成语是什么意思】“贪得无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财物、权力或其他利益极度渴望,即使已经得到了很多,仍然不满足,继续追求更多。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不知足、贪婪的人。
一、成语解释
| 成语 | 贪得无厌 |
| 拼音 | tān dé wú yàn |
| 释义 | 贪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形容人非常贪婪,不知满足。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欲无厌,求而无度。”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 近义词 | 贪心不足、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
| 反义词 | 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
二、成语故事(简要)
“贪得无厌”最早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的故事。他为人正直,但他的儿子赵襄子却性格贪婪,常常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大局,最终导致国家动荡。后来人们用“贪得无厌”来形容像赵襄子这样不知满足、一味追求私利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这个人贪得无厌,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多捞点好处。 |
| 批评行为 | 公司高管贪得无厌,竟然在公司亏损时还要求高额奖金。 |
| 历史评价 | 历史上许多暴君都因贪得无厌而失去民心。 |
四、总结
“贪得无厌”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用于形容人贪心不足、欲望无穷。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和历史评价中经常出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或自我反思。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汉语文化的精髓,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