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译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续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宇宙浩渺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
《后赤壁赋》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苏轼与友人在秋夜泛舟赤壁的情景。文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苏轼通过对江水、山月、风露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胸怀的精神风貌。
二、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 |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 两位客人跟随我经过黄泥坡。霜露已经落下,树叶都已凋零。 |
人影上,见明月,天光下,照水。 | 人影映在地面,看见明月;天光洒在水面。 |
仰而观之,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抬头观看,只见山高月小,水位下降,石头显露。 |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江山已经难以辨认了!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于是我们喝得非常高兴,拍着船舷唱起歌来。 |
其辞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歌词说:“用桂木做的船桨,用兰木做的船桨,划破清澈的水面,追逐流动的月光。”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我的心情多么渺茫啊,遥望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我仿佛脱离尘世,独自站立,如同飞升成仙。 |
须臾客去,余亦就寝。 | 不久客人离去,我也就寝了。 |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呼余曰:“子昔之游,今何在?” | 我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衣翩翩起舞,经过临皋亭,对我说:“你以前的游览,现在在哪里?” |
余曰:“吾上与造物者游,下与隐君子同乐。” | 我回答:“我与天地同游,与隐士一同欢乐。” |
道士笑曰:“此非子之所得也。” | 道士笑着说:“这不是你能得到的。” |
顾视其人,失其所在。 | 回头看那道士,他已经不见了。 |
三、总结
《后赤壁赋》不仅是苏轼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文章通过夜游赤壁的经历,表现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全篇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