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后赤壁赋的翻译全文

2025-10-08 21:36:38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的翻译全文,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8 21:36:38

后赤壁赋的翻译全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此文延续了前赋的哲理思考,但情感更加深沉,描绘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心境变化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一、

《后赤壁赋》以苏轼夜游赤壁为背景,通过描写秋夜江景、登高望远、饮酒赋诗等场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孤寂、感慨与超脱。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文章结构上分为几个部分:

- 夜游赤壁:描述夜晚泛舟江上的情景。

- 登高望远:登上赤壁山,俯瞰江水与天际。

- 饮酒赋诗:与友人共饮,并抒发胸中感慨。

- 梦境与现实:借梦中仙人之语,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归途反思:回到船上,回顾此行,感悟人生。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迁于东坡,市井之南,遂为农夫。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搬到东坡,在集市的南边,于是成为了一个农夫。
月白风清,水落石出。 月色皎洁,微风轻拂,水位下降,石头显露。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我提起衣襟爬上山,踩着险峻的岩石,拨开杂草,坐在像虎豹一样的岩石上,登上如虬龙般的山道,闪电雷鸣,山峦崩塌。
忽见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忽然看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盈地走过临皋,向我作揖说:“赤壁的游玩快乐吗?”
予曰:“乐。” 我说:“快乐。”
道士笑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道士笑着说:“你知道其中一面,却不知道另一面。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肴;月白风清,这样的好夜晚怎么度过呢?”
予乃与客饮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呼酒而酌。 我便与客人在赤壁下喝酒,拍打着船舷唱歌,叫人斟酒。
既醉而卧,梦与道士俱游于赤壁之上,星斗满天,云气四起。 喝醉后躺下,梦见与道士一起在赤壁上遨游,星光满天,云气四起。
道士曰:“子非苏子瞻乎?吾非子瞻之友乎?” 道士说:“你不是苏子瞻吗?我不是你的朋友吗?”
予曰:“然。” 我回答:“是的。”
道士曰:“子之言,虽有志,未足以为道也。世事如梦,何必苦求?” 道士说:“你说的话,虽然有志向,但不足以称为道。世间之事如梦,何必苦苦追求?”
予曰:“愿闻其详。” 我说:“愿听详细解释。”
道士曰:“子之志,在于功名;吾之志,在于超脱。子今已老,当思归去。” 道士说:“你的志向在于功名;我的志向在于超脱。你现在已老,应当考虑归隐。”
予乃觉,而梦已矣。 我醒来时,梦已经结束了。
予乃复还于舟,仰视苍天,感叹曰:“呜呼!人生如梦,富贵如烟。” 我又回到船上,抬头望着天空,感叹道:“啊!人生如梦,富贵如烟。”

三、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它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自然、命运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