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怎么回事】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女性中,尤其是产后1-3个月的产妇。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哺乳和健康。以下是对急性乳腺炎的详细总结。
一、急性乳腺炎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哺乳期女性。 |
常见人群 | 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 |
发病时间 | 多发生于产后1-3个月内,但也可在非哺乳期发生。 |
病因 |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破损进入乳腺导管,引发感染。 |
诱因 | 乳汁淤积、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不规律哺乳等。 |
二、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乳房红肿热痛 | 患处皮肤发红、发热、触痛明显,局部有硬块。 |
发热 | 可能伴随体温升高,一般为低至中度发热。 |
全身不适 | 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 |
乳汁异常 | 乳汁可能变稠或带血丝,哺乳时疼痛加剧。 |
三、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体格检查 |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乳房是否有硬块、压痛等。 |
血液检查 | 检查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判断是否有感染。 |
超声检查 | 用于排除乳腺脓肿或其他病变。 |
病原学检查 | 必要时可进行乳汁培养,明确致病菌。 |
四、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抗生素治疗 | 根据细菌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
排空乳汁 | 鼓励频繁哺乳或使用吸奶器,避免乳汁淤积。 |
局部护理 | 使用冷敷缓解肿胀,保持乳头清洁。 |
休息与营养 | 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补充水分和营养。 |
必要时手术 | 若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 |
五、预防措施
措施 | 说明 |
正确哺乳姿势 | 避免乳头受伤,减少细菌侵入机会。 |
保持乳头清洁 | 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
规律哺乳 | 避免乳汁淤积,及时排空乳房。 |
增强体质 |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
及时处理乳腺问题 | 如出现乳头皲裂、乳腺堵塞等,应尽早干预。 |
六、注意事项
- 发现乳房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哺乳期间若使用抗生素,应遵医嘱调整用药。
- 不建议自行停乳,以免加重乳汁淤积。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内分泌。
总结:急性乳腺炎虽常见,但通过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科学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哺乳期女性应特别注意乳房卫生和哺乳方式,以降低患病风险。如有不适,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