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原意是指祸乱发生在内部,而非外部。现在多用来比喻灾祸或变乱发生在内部,而不是来自外界。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祸起萧墙 |
拼音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出处 | 《论语·季氏》 |
字面意思 | “萧墙”指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墙壁,祸乱从这道墙内发生 |
引申义 | 灾难、祸患来自内部,而非外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内部矛盾引发的问题,如公司内斗、家庭纠纷、国家内部动荡等 |
二、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作谓语、宾语 | 这次失败并非外部压力所致,而是祸起萧墙,内部管理混乱。 |
作定语 | 他一直怀疑公司内部有人搞鬼,果然祸起萧墙。 |
作状语 |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祸起萧墙,自己人拆台。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内忧外患、自取灭亡、墙内开花 |
反义词 | 外敌入侵、天外飞仙、无端惹祸 |
四、成语背后的故事
“祸起萧墙”最早来源于孔子对鲁国权臣季氏的警告。当时季氏准备攻打邻国颛臾,孔子认为真正的威胁并不在外部,而是在鲁国宫廷内部,即“萧墙之内”。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警示人们注意内部问题的重要性。
五、总结
“祸起萧墙”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外部,而在于自身或身边的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时刻警惕内部隐患,防患于未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祸起萧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更加理性地判断问题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