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趋尺步的意思】“绳趋尺步”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走路时遵循绳子的轨迹、按照尺子的尺度来走,比喻行为拘谨、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现多用来形容人做事过于拘泥于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绳趋尺步 |
拼音 | shéng qū chǐ b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本义 | 走路按绳子的轨迹、按尺子的尺寸走,形容行为拘谨、循规蹈矩 |
引申义 | 做事过于拘泥、不灵活、缺乏变通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一个人过于守旧、不敢突破常规的行为 |
二、成语解析与用法示例
1. 出处背景
“绳趋尺步”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虽未直接出现该词,但其思想与“绳趋尺步”有相通之处,强调行为应合乎规范、符合礼制。
2. 现代用法
现代使用中,“绳趋尺步”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中过于遵守规则,不敢尝试新方法或突破旧模式。例如:
- 他总是按部就班,绳趋尺步,缺乏创新意识。
- 这种做法虽然稳妥,但也显得绳趋尺步,难以适应变化。
3. 近义词
- 因循守旧
- 墨守成规
- 安于现状
4. 反义词
- 突破创新
- 敢为人先
- 灵活变通
三、成语在现实中的启示
“绳趋尺步”提醒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拘泥。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灵活性往往比固守旧规更能推动进步。当然,规则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如何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保持开放思维和进取精神。
总结
“绳趋尺步”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行为规范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对于创新与守旧之间平衡的思考。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原则与变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