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安于现状,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国家和身份,后来引申为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沉迷其中,不再怀念过去或故乡。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乐不思蜀 |
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
原意 | 刘禅在魏国安逸生活,忘记了自己的故国,表示安于现状、不知思乡 |
引申义 | 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忘却了过去的经历或责任 |
二、历史背景
“乐不思蜀”最早出自《三国志》,讲的是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魏后,在魏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甚至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欢乐,不想回蜀地了。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或思乡之情。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乐不思蜀”常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使用场景 | 示例 |
人沉迷于当前环境 | 他在国外工作几年,已经乐不思蜀,不想回国了 |
忘记初心或目标 | 这个年轻人刚创业时很有激情,现在却乐不思蜀,只顾享乐 |
对过去的事物不再怀念 | 他搬离家乡多年,早已乐不思蜀,不再想起旧日时光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流连忘返 |
反义词 | 怀乡念旧、思乡情切、不忘本 |
五、总结
“乐不思蜀”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状态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过度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可能会让人失去方向和动力。因此,适度的“思蜀”,才是生活的平衡之道。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资料与现代用法整理而成,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与结构,力求自然流畅、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