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苍生问鬼神全诗】“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原句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忽视民生、沉迷于玄虚之事的批评。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解析。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贾生》 |
作者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
朝代 | 唐代 |
背景 | 借汉代贾谊之典,讽刺当朝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只关注玄学与鬼神 |
二、诗句原文与释义
原文 | 释义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汉文帝在深夜中虚心地向前席靠近,表示对贾谊的重视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却没有询问民间疾苦,而是谈论鬼神之事 |
三、诗句内涵与寓意
1. 借古讽今:李商隐以汉代贾谊为题材,实则批评唐代统治者不重视民生,沉溺于玄学和迷信。
2. 批判现实:通过“不问苍生问鬼神”,表达对官员只关注神秘事物而忽视百姓疾苦的不满。
3. 历史反思:揭示了历史上一些君主虽有求贤之心,却未能真正施行仁政,最终导致国家衰败。
四、诗句的艺术特色
特点 | 说明 |
借鉴典故 | 引用汉代贾谊与汉文帝的典故,增强历史厚重感 |
对比手法 | “夜半虚前席”与“不问苍生问鬼神”形成鲜明对比 |
含蓄讽刺 | 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诗意传达对现实的不满 |
五、现代启示
- 关注民生:无论古今,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 理性治国:统治者应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而非沉迷于虚无缥缈的玄学。
- 文化反思: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责任。
总结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仅是李商隐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警醒。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应停留在对未知的探索上,而应服务于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