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俦列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5-09-02 04:12:46

问题描述:

俦列意思和来源是什么,求路过的大神指点,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2 04:12:46

俦列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词语,比如“俦列”。很多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从何而来。本文将对“俦列”的意思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其来源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俦列”?

“俦列”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尤其强调的是同类或相近的个体被归为一类,形成一个群体或行列。

- 词义解析:

- “俦”:意为同类、同辈、同伴。

- “列”:意为排列、行列。

- 组合起来,“俦列”即指“同类之人排成一行”,也可引申为“同类事物的集合”。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等较为正式的语境中。

- 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现代文言文中,表达一种并列、平等、分类的概念。

二、“俦列”的来源

“俦列”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典籍,尤其是《左传》《论语》等经典文献中,常用来描述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社会阶层的划分。

- 出处举例:

- 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有德,小人无德。君子不党,小人朋比。”虽未直接出现“俦列”,但其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可以理解为一种“俦列”的体现。

- 在《庄子》中也有类似“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的表述,强调同类者的聚合,也可视为“俦列”的思想基础。

- 演变与发展:

- 随着时代发展,“俦列”逐渐从单纯的“同类并列”扩展为更广泛的社会分类概念。

-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学术研究、文化评论等领域仍有保留。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词语名称 俦列
词义 同类之人或事物的并列、排列,引申为同类集合
来源 最早见于《左传》《庄子》等古代文献,多用于文言文语境
使用场景 文学、历史、哲学等正式场合,较少用于口语
现代应用 学术研究、文化评论中偶尔使用,具有一定的书面色彩
同义词 同类、并列、群集
反义词 异类、对立、分立

四、结语

“俦列”作为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古典色彩的词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了解其含义和来源,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学习传统文化时更好地把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俦列”这一词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