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门的意思】“桃李满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老师或教育者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学生,寓意学生遍布各地、成就斐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教师的尊称和对学生成功的赞美。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桃李满门 |
拼音 | táo lǐ mǎn mén |
出处 |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引申为学生众多、成就显著。 |
含义 | 原指桃树和李树的果实累累,后比喻教师培养的学生众多且有成就。 |
用法 | 多用于称赞教师、导师或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众多。 |
近义词 | 学生遍天下、桃李满天下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弟子寥寥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桃李满门”最早并非直接使用,而是源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这句话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因它们的果实而自然前来采摘,形成小路。后来,人们将这一典故引申为:教师即使不张扬,其学生成就也会广为人知,影响深远。
在后世的发展中,“桃李满门”逐渐成为对教师的一种赞誉,表示其教学成果丰硕,学生遍布四方。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教育领域 | 老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桃李满门,深受学生敬重。 |
表彰活动 | 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特别赞扬了那些桃李满门的优秀教师。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一位老教师,桃李满门,弟子遍布各行各业。 |
四、总结
“桃李满门”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教育者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尊重。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传承。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都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
降低AI率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常见成语释义与文化背景进行整理,结合表格形式呈现信息,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语言,增强可读性与自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