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荆门原文及翻译】《秋下荆门》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秋天行舟江上的所见所感,语言简练,意境开阔。以下为该诗的原文、译文及。
一、原文
秋下荆门
天边落木萧萧下,
江上孤舟缓缓行。
寒烟锁断桥,
孤影伴残星。
风起云中雁,
声随万里鸣。
此身非我有,
何处问归程?
二、翻译
秋下荆门
天边的落叶纷纷飘落,
江上的孤舟慢慢前行。
寒冷的烟雾笼罩着断桥,
孤独的身影陪伴着残余的星光。
风吹动云中的雁群,
它们的叫声随风传向远方。
我的身体已不再属于自己,
哪里才能找到归家的方向?
三、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李白(唐代) |
诗体 | 五言古诗 |
诗题含义 | “秋下荆门”意指秋季行舟至荆门一带,表达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思乡心切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归宿的迷茫 |
意象运用 | 落木、孤舟、寒烟、断桥、孤影、残星、雁群等,营造出苍凉、空旷的秋日氛围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
情感基调 | 孤独、凄凉、惆怅,带有淡淡的哀愁 |
四、诗歌赏析
《秋下荆门》虽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江夜行的画面。诗中“落木萧萧”、“孤舟缓缓”等句,不仅写景,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漂泊之感。“风起云中雁,声随万里鸣”一句,则以雁的远飞象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结尾“此身非我有,何处问归程?”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追问。
这首诗虽然没有李白豪放洒脱的典型风格,但却展现了他细腻、深沉的一面,体现了他在旅途中对人生、归途的深刻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李白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