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桃花源记的七个成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后人从中提炼出多个成语,广泛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出自《桃花源记》的七个常见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桃花源记》虽为一篇寓言式散文,但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文中,作者通过描述一个神秘而美好的“桃花源”,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尽管文章中并未直接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成语”,但在后人解读和引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具有固定含义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境,也丰富了汉语表达的内涵。
以下列出七个常见的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并对其来源和含义进行说明。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原文) | 含义 | 释义 |
世外桃源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比喻与现实社会隔绝、安宁幸福的地方 |
落英缤纷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形容花瓣飘落的样子 | 多用于描写春天景色或美好事物的凋零 |
与世隔绝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与外界毫无联系 | 形容一种脱离现实、独立存在的状态 |
无人问津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没有人来探问 | 比喻冷清、不被关注的境地 |
原文未提 | —— | —— | —— |
原文未提 | —— | —— | —— |
原文未提 | —— | —— | —— |
> 注: 由于《桃花源记》原文中并没有明确出现“成语”这一形式,上述成语多为后人根据文中意象和语言风格提炼而来。因此,部分成语并非直接出自原文,而是基于文章内容进行的延伸理解。
三、结语
《桃花源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还催生了许多富有诗意的成语。这些成语在今天依然活跃于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文中的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