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的苟延是什么意思】“苟延残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度困难或濒死的状态下,勉强维持着生命。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苟延”和“残喘”,其中“苟延”是关键部分,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全面掌握整个成语的意思。
一、
“苟延”中的“苟”字有“勉强、凑合”的意思,“延”则表示“延续、延长”。因此,“苟延”整体意思是“勉强地延续”。而“残喘”指的是“微弱的气息、残余的生命力”。
结合起来,“苟延残喘”就是指人在极度虚弱或濒临死亡的情况下,仍然勉强维持着生命,但已经非常艰难。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垂危状态下的挣扎,带有强烈的无奈与悲凉色彩。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苟延残喘 |
拼音 | gǒu yán cán chuǎn |
含义 | 形容人在极度虚弱或濒死状态下,勉强维持生命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生存状态,带有贬义或同情意味 |
近义词 | 奄奄一息、命在旦夕、苟活偷生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生机勃勃、健康长寿 |
出处 | 出自《宋史·赵鼎传》:“虽欲苟延残喘,亦不可得。” |
三、拓展说明
“苟延”这个词在古文中常用来表达一种被动的生存状态,比如“苟延岁月”、“苟延残喘”等,都带有一种无奈和挣扎的情绪。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苟延残喘”并非褒义词,它更多用于描写人物的困境或事物的衰败状态,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苟延”是成语“苟延残喘”的核心部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整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