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黄泉是什么意】一、
“碧落黄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也用来比喻极高的地方和极深的地方。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原句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思是上至天空,下到地府,都找不到所思念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碧落黄泉”多用于形容范围极广或程度极深,也可以表示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还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生死、情感等命题的思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碧落黄泉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
原意 | 上至天空,下至地府,形容范围极广或极深 |
引申义 | 形容天地之间,或极高的地方与极深的地方;也可表示执着追求 |
文学意义 | 具有浓厚的诗意与哲理,体现古人对生死、情感的思考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范围广泛、程度极深的事物,或表达坚定的追求精神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诗歌、演讲、文章等正式或半正式场合 |
语言风格 | 古雅、文言色彩浓厚,适合书面表达 |
三、结语
“碧落黄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常用这种古雅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它依然在文学和艺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提醒我们关注更广阔的天地与更深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