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苏武牧羊》是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段历史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不挠、坚守气节的感人故事。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原文摘录(部分)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单于初立,欲和亲,汉使来,匈奴欲令汉使奉璧,而武以计谋得脱。后复遣武使匈奴,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俱。……武曰:“汉帝,天子也,臣子之义,死生以之。”遂杖剑欲自杀,卫律惊,止之,曰:“苏君,仆与君俱在匈奴,今君降,安能复望汉邪?”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死不敢从命。”
二、文言文翻译(总结版)
原文 | 翻译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的功绩被任命为官,兄弟都担任了郎官。 |
稍迁至栘中厩监。 | 后来逐步升任为栘中厩监。 |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 当时汉朝连续对匈奴用兵,双方多次派使者互相观察。 |
匈奴单于初立,欲和亲,汉使来,匈奴欲令汉使奉璧,而武以计谋得脱。 | 匈奴单于刚即位,想与汉朝和亲,汉朝派使者去,匈奴想让汉使献上玉璧,苏武用计逃脱。 |
后复遣武使匈奴,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俱。 | 后来又派苏武出使匈奴,与副中郎将张胜和假官常惠等人一同前往。 |
武曰:“汉帝,天子也,臣子之义,死生以之。” | 苏武说:“汉朝皇帝是天子,作为臣子,应当生死相随。” |
遂杖剑欲自杀,卫律惊,止之,曰:“苏君,仆与君俱在匈奴,今君降,安能复望汉邪?” | 于是他拿着剑要自杀,卫律惊讶,阻止他说:“苏君,我和你都在匈奴,你现在投降,还能指望回到汉朝吗?” |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死不敢从命。” | 苏武说:“我早已准备死去!如果您一定要让我投降,请完成今天的欢乐,我死也不会答应。” |
三、总结
《苏武牧羊》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忠贞不屈、宁死不降的英雄形象。苏武在异国他乡历经磨难,始终没有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坚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该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忠义与气节的典范,常被用于教育后代,强调忠诚、坚韧与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汉书·李广苏建传》 |
主人公 | 苏武 |
故事背景 | 汉朝与匈奴的外交冲突 |
核心主题 | 忠诚、气节、不屈不挠 |
文言文特点 | 简洁凝练,情感真挚 |
历史意义 | 展现民族气节与忠义精神 |
现代价值 | 教育意义强,弘扬正气 |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或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