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人心惶惶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还能准确地表达某种情绪或状态。其中,“人心惶惶”是一个常见且形象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内心极度不安、恐慌的情绪状态。
一、成语释义
成语: 人心惶惶
拼音: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意思: 形容人们心中非常惊慌、害怕,情绪不稳定,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
出处: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情惶惶,莫知所从。”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社会动荡、突发事件或重大变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作谓语、定语 | 常用于描述人群的心理状态 |
多用于书面语 | 在文章、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 |
常与“局势”、“事件”等搭配使用 | 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心惶惶。” |
例句:
- 暴雨引发山洪,村民们人心惶惶,纷纷向高处转移。
- 这场金融危机让整个市场人心惶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惊慌失措、忐忑不安 |
反义词 | 安之若素、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人心惶惶 |
拼音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
含义 | 形容人们内心极度惊慌、不安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例句 | 面对突发事件,人心惶惶。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惊慌失措 |
反义词 | 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人心惶惶”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对社会情绪的一种生动描绘。在写作或交流中适当使用此类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