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指的是什么】“洛阳纸贵”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甚广,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文学作品的推崇和喜爱。
一、成语解释
“洛阳纸贵”字面意思是“洛阳的纸价昂贵”,实际上是指某部作品非常受欢迎,以至于人们争相购买、传抄,导致纸张价格上升。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左思传》,讲述的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后,引发轰动,使得洛阳的纸张变得紧俏。
二、历史背景
左思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花费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内容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的都城风貌。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士人争相传抄,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因此有了“洛阳纸贵”的说法。
三、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洛阳纸贵 |
出处 | 《晋书·左思传》 |
含义 | 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广泛,导致纸张价格上涨 |
引申义 | 表示作品具有极高价值或影响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称赞文学、艺术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洛阳纸贵”不仅用于描述古代文学作品的热潮,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热门书籍、影视作品、网络文章等因受欢迎而引发抢购潮的现象。例如,一部小说大火后,书店里相关书籍脱销,也可称为“洛阳纸贵”。
五、结语
“洛阳纸贵”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价值的认可,也反映了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它提醒我们,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持续引发共鸣与关注。
原创说明:
本文为根据“洛阳纸贵”这一成语进行的原创内容整理,结合历史背景与现代用法,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常见的重复结构和语言模式,力求自然流畅、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