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

2025-09-03 20:33:29

问题描述: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3 20:33:29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这句话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蕴含着古代先贤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洞察。

一、出处考证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早出自《左传》,具体出现在《左传·隐公四年》中。原文如下: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这句话是郑国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的,用来劝告他不要纵容弟弟共叔段的越轨行为。后来,这句话被广泛引用,成为警示人们行善积德、避免作恶的名言。

二、含义解析

词语 含义
多行 经常做
不义 不合道义的事
一定
自毙 自己灭亡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经常做不合道义的事情,最终一定会自取灭亡。

三、历史背景与演变

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左传》作为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多行不义必自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强调了“天理昭昭”的思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逐渐脱离了具体的史实背景,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

四、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多行不义必自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坚守道德底线。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诚信与正义都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此外,这句话也常被用作警句,激励人们向善,远离邪恶,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社会的公平。

五、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
原文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含义 经常做不义之事的人,终将自取灭亡
背景 春秋时期,反映当时社会道德观
现代意义 提醒人们守法、守德、行善
应用领域 文学、教育、政治、日常生活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仅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值得深思的警示之语。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分寸,唯有正直与善良,才能赢得长久的尊重与幸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