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的原文和译文】“铁杵磨针”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故事,出自《方舆胜览》。它讲述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贪玩而逃学,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用铁杵磨针,从而受到启发,立志苦读,最终成为一代诗仙的故事。这个故事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要有恒心和毅力。
一、
“铁杵磨针”是一则寓意深远的历史故事,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将坚硬的铁杵磨成细针的过程,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一典故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也成为教育后人的重要素材。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李白少时,好学不倦,尝游于山中,见一老妪磨铁杵,问其故,曰:“欲作针。” | 李白年少时,勤奋好学,曾经在山中游玩,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便问她为什么这么做,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
白笑曰:“铁杵岂能为针?” | 李白笑着说:“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 |
妪曰:“功到自然成。” |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
白感其言,遂归,勤学不辍,终成一代诗仙。 | 李白被她的话感动,于是回去后勤奋学习,从不懈怠,最终成为一代诗仙。 |
三、总结
“铁杵磨针”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传统精神。它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激励,也是对教育方式的一种启示: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天赋或机遇。